發動機的潤滑油系統和冷卻水系統是各自獨立的兩個系統,正常情況下,發動機冷卻水是不會進入油底殼的。但在實際工作中,經常會遇到冷卻水進入油底殼的現象。油底殼進水后,使機油稀釋、變質、甚至乳化。不及時解決會造成機件磨損,甚至引起抱軸燒瓦事故,所以發動機油底殼進水問題不容小覷!今天文章分享發動機底殼進水的原因與處理方法。
發動機油底殼進水的現象
冷卻水不正常減少。
機油壓力降低。如果機油壓力在同等轉速下降低100~200kPa就要及時檢查其原因。
發動機連續工作或靜置數小時后,油底殼內的油位明顯上升,即機油量不減反增,有時從游標尺處溢出。
曲軸箱和呼吸器內有白霧現象,有時呼吸器口處還有水珠產生。
油底殼進水初期機油中有水滴,時間一長,則機油會變成乳白色。
冷卻水有"開鍋"或"翻泡"現象。說明氣缸套有裂紋,水進入了油底殼。
發動機進水的原因
氣缸套密封圈不好,漏水。
機油冷卻器損壞,部分冷卻水滲入潤滑系統。
發動機冷卻水泵的水封和油封老化或損壞,冷卻水就會進入潤滑系統。
氣缸套有裂紋或缸套因"穴蝕"嚴重而產生小孔,冷卻水會滲入氣缸,流入油底殼。
氣缸蓋有裂紋,冷卻水直接滲入氣缸,流入油底殼。
氣缸蓋頂脫,使冷卻水經推桿孔流入油底殼。
挺柱室內機體有鑄造砂眼,使水套內的冷卻水從砂眼中滲出,經挺柱室回流入油底殼,這一故障比較難檢查。
發動機氣缸墊被沖壞后連通水套,使冷卻水直接進入氣缸套流入油底殼。
缸頭與缸體之間的密封圈損壞。如果缸蓋螺栓偏松,也會使冷卻水進入氣缸。
對于干式缸套,如果機體因"穴蝕"嚴重,冷卻水由機體滲入缸套,缸套因受熱不均而損壞,冷卻水便通過缸套滲入油底殼。
有些發動機所附的空壓機是用冷卻水冷卻的,而潤滑油與發動機潤滑油道相通,如果空壓機發生某些故障,也會使冷卻水流入油底殼。